教育部研学旅行文件|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教育部研学旅行文件|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的第1张示图

『壹』 教育部对游学有何规定

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下简称《指南》),给游学市场做了不少细致的规范,特别提到“学”的部分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行程。

虽说今年的游学线路大多已经成行或者成型,但家长们多了解些《指南》中提到的细则,对于以后给孩子们选择游学产品,还是会有不少帮助。

“学”至少要占一半行程

《指南》中提到一些很细致的规范,例如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

1、《指南》指出:境外研学旅行一般以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为主体,赴境外研学旅行团组的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即一位老师最多带十名学生;教育教学内容和学习时长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在境外全部行程计划的一半。另外,明令禁止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从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境外研学旅行活动中牟取经济利益。

2、具体时限上,一般小学生不宜超过3周,中学生不宜超过6周;每次活动安排不宜超过两个国家,每个国家的参访城市不宜超过4个。除非特别需要,不宜组织跨国多地的境外研学旅行活动。

针对《指南》中带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10、游学时“学”的比例不得少于一半等两项规定。目前正规游学主要由学校发起,旅行机构负责执行。学校往往与结对的境外学校,针对“学”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在时间比例上会有要求。另外,对于游学或者亲子团,《旅游法》中规定不得加上购物、自费等项目。

3、2012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出国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的主办单位应是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或者共青团、少先队与妇联组织,可以委托国家旅游局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承办。

学校提出游学需求,然后委托具有出境资质的旅行机构来执行,这种游学相当于定制,比较有保障,是学校与旅行社结合各自优势设计出来的,比如学校本身有境外对口学校,在“学”上有保障,旅行社在“游”上则有自己的长处。这类游学,需要办理正规的游学签证,对监护人有严格要求。

4、而另一类所谓的“游学”则是以营利为目的,少数旅行机构看中了这块大蛋糕,设计各种“游学”路线,其实主体还是玩,到了当地就是带着孩子游玩、购物,真正学的内容很少,最多搭了一两处当地山寨学校的“学习”,或者在学校门口看一眼就算完成任务,而学生家长却要为这种假游学付出比普通出境游价格贵上一两倍的费用,根本达不到游学的效果。

『贰』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

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

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7.11.20)

(2)教育部研学旅行文件扩展阅读: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

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

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

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参考资料:研学旅行—网络

『叁』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与《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定义,阐述的区别和共性

根据教育部等一一部门关于推进小学生研究类型的意见,预约贾家有旅游局发布的研究旅游服务范规范。对研究旅行的定义封闭。但是他们的。区别和共性。各种忽悠,有标准答案吗?

『肆』 国家有哪些政策支持研学旅行目前都哪些机构在做啊!

2013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休闲纲要(2013-2020年)》要求逐步推行研学旅行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指出要规范和引导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研学旅行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支持研学旅行发展2016年11月,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5月,国家旅游局印发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要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发展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加强研学旅行工作,指导研学旅行试验区工作,交流各地经验做法 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专家王春雷老师在政策解读中讲到,国家现在有多个政策都支持研学旅行,从2013年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以来,以上政策都对研学旅行做出了政策支持。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W x“研学旅行交流中心”政策解读查询各个省市政策。

『伍』 研学旅行行业如何解读教育部“增加春假或秋假“政策

近期,教育部、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这个《意见》对正在实施的研学旅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从学校的角度是确保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前提下,统筹寒暑假时间,增加春假或秋假,引导职工家庭带薪休假。但是,春假或秋假不能代替学校组织研学旅行。一方面,之前学校有寒暑假还是要开展研学旅行;另一方面,目前在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我国还没有形成学生休学游的旅行文化,家长带孩子出行依然是休闲游的模式。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的实施时间与春假或秋假的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调整假期后,也许每年两次的研学旅行或许要调整时间或者需要调整次数来适应变化;学校结合实际调整研学旅行的次数和时间,甚至课程内容都是必然的。详细内容小伙伴们可以进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在线学习栏目“视频直播”进行课程学习,或者咨询研学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师。

『陆』 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校外研学旅行活动。苏联中小学每年暑期长达三个月,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夏令营活动。美国过去有童子军活动,让孩子体验野外生存。日本中小学设有特别活动课程,组织学生校外旅行。广州市研学实践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协会门户网站、业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会员应用系统、学校/学生应用端、导师应用端等系统。本平台助力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构建研学机构信用体系,制定行业标准,确保研学实践课程规范、丰富、安全可靠。同时提供不可篡改、公平公正、可溯源的研学实践全过程档案及相关档案调取工具。广州研学天下为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优势学科等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研学信息。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自主、自动的能力,养成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柒』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

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研学旅行正当时!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

解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

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

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

解读: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

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

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

解读:

《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研学旅行实施

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

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7.11.20)

解读:

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

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捌』 关于游学及夏令营的国家教育部文件

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专门针对跨旅游和教育两大行业的研学旅行要求教育部,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也为旅行社向学校、学生提供夏令营、冬令营游学产品创造有利条件。2.2016年1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所谓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也即是游学。《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当中,并健全经费筹措机制、组织管理、安全责任体系。

『玖』 2021年国家研学旅行政策

各市(行署、企业、省直管县)教育局、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文化局、食药监局、旅游局、团委,佳木斯保监分局等有关部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中小学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 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齐抓共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联合行动。开展好研学旅行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对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践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养成文明旅游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研学旅行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二、工作目标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遴选和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具有我省地域及文化特色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 带动省外学生到我省开展研学旅行。三、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普惠性原则。研学旅行应面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全体学生, 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系统工程,所涉及的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分工负责,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资源共享。四、任务措施1. 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统筹安排和业务指导。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科学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高中的非毕业年级。每学年安排一次,每次小学 2 至 3 天、初中 3 至 4 天、高中4 至 5 天。研学旅行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2. 科学设计研学旅行内容。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 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研学为主线,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科学制定研学课程实施方案,确立课程目标、研学内容、实施途径、组织管理、总结反思和系统评价等核心要素。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有序开展红色教育类、人文类、体验类、地理类、历史类、科普类、拓展类、研究类等多种主题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景点、旅行社等联合开发课程化研学手册,科学设计相关课程及活动流程。要将校园文化和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践行学校文化精神,提升研学旅行实效。要利用好黑龙江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资源,依托我省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湖泊、大湿地、大熔岩、大油田、大农场等自然资源及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好研学旅行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开展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组织中小学生到境外学习语言和其他短期课程、开展文艺演出和交流比赛、访问友好学校、参加夏(冬)令营等开拓学生视野、有益学生成长的活动,并严格参照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及《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等相关规定执行。3. 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各地要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类、励志拓展类、自然观赏类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省级教育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条件、服务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命名一批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对入选的基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动态管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要建设学生集体食宿和集体活动场所,也可以依托学校、军训基地等社会已有资源安排学生食宿,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及饮食住宿安全。各市(地)、县(市、区)要借鉴省里的办法,每年遴选、公布当地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推荐目录。原则上各地各校研学旅行活动要在具有相关资质的研学旅行基地进行。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基地要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省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活动项目。每年各地要将研学旅行基地信息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公示。4. 规范活动组织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好先前准备、行中研学、行后展评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即主办方,应具备法人资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自行开展研学旅行的,要根据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即承办方,应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或法人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其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学校应至少派出一人作为主办方代表,负责督导研学旅行活动按计划开展。每 20 位学生宜配置一名带队老师,带队老师全程带领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各项活动。承办方应为研学旅行活动配置一名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全程随团活动,负责统筹协调研学旅行各项工作;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安全员,安全员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随团开展安全教育和防控工作;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导游人员,负责提供导游服务,并配合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和生活保障服务。省教育厅将联合相关部门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育人需要,对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讲解、辅导学生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加强研学旅行科学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依托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探索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模式。5. 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明确经费筹措的相关标准,加强经费的统一管理和使用,严格精选承办单位,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和水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铁路部门可根据研学旅行需求,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优先办理,对达到相关条件和标准的要提供专列或安排单独车厢。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景区、景点、场馆门票减免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场馆(区、点)门票要按照规定费用全免,其它场馆(区、点)门票优惠价格原则上要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和学生门票的价格,并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及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发动企业及爱心团体人士等在研学旅行经费、场地、交通等方面给予支持。倡导节俭出行,在吃、住、行方面锻炼学生意志发展,杜绝豪华旅行。6. 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学校落实安全责任, 严格审查学校报送的研学课程实施方案、学生保单信息、研学基地线路相关信息、学校预案、旅行社等服务和接待单位的旅行预案(包含使用的司机、出车的检验合格单)等等,学校必须按规定的实施方案、安全预案出行,并落实全过程。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负责确认出行师生全员购买意外险,投保校方责任险。教育部门会同旅游部门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认定一批有资质、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或机构,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杜绝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和驾驶人接送研学旅行学生,完善研学旅行基地周边的道路标志标识设施,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五、组织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级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文物)、食药监、旅游、保监、共青团和铁路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学旅行规划、统筹、管理和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各中小学校成立专门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积极组织实施。2. 强化督查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纳入对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中小学校、教科研部门、校外教育机构、旅行社等部门为成员的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团队。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大对研学旅行旅行社、学校带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研学旅行目的地的评价与管理、挂牌与认证。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对学校综合督导评估范围,重点对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3. 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有序启动研学旅行试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研学旅行家校、家社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山九号 » 教育部研学旅行文件|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