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格式要求规范|一般公文的格式和字体有什么要求

文件格式要求规范|一般公文的格式和字体有什么要求的第1张示图

A. 公文字号标准及格式是什么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1)文件格式要求规范扩展阅读

公文写作原则,内容上“三查三改”

查立意:看是否明确、完整、突出,改观点错误、浮泛空洞、文不切题、含混冗杂、不合逻辑之处。

查措施政策:看措施、规定、办法、意见是否符合政策,切实可行;改矛盾抵触之处及不求实效的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和不力之处。

查材料:看是否具体、真实、典型,改一般化、概念化和不实之处。

B. 一般公文的格式和字体有什么要求

一、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1、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2、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3、文字的颜色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4、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 g/m~80 g/m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5、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

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

二、印制装订要求

1、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 mm。

2、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2mm。黑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3、装订要求

公文应当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 mm,裁切后的成品尺寸允许误差±2mm,四角成90°,无毛茬或缺损。

三、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1、关于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三个部分组成。“年份”要用全称,不可简化,如“2011”不可写成“11”。

发文字号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括注年份的是六角括号“〔〕”,而不是方括号“[ ]”。正文引用文件名称后圆括号里的发文字号中,一样应该用六角括号“〔〕”。下行文的发文字号居中排列;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2、关于标题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三个机关以下联合发文,应该列出所有机关的名称,四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可采用排列前的发文机关名称加“等”的方式。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逐级多次转发的公文,拟标题时,可直接写所转发公文的标题,但要去掉原发文机关名称,“转发”前冠转发机关名称。如果转发的是“通知”,可只保留一个“通知”。转发公文,不得以被转发公文的发文字号代替被转发公文进入标题。

3、关于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在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

4、关于正文及序次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正文中结构层次使用序次语应依次为: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层次“一、”后面是顿号,不是逗号,也不是下脚点(齐线实心圆点);第二层“(一)”后面不能有标点;第三层“1.”中是下脚点,切不可用顿号;第四层“(1)”后面不能跟标点。

层次序次语不能反序使用,可以越级使用,如果公文结构层次只有两层,第一层用“一、”,第二层既可用“(一)”,也可以选用 “1.”。同一个层次,使用的序次语形式必须一致。

另外,如用“第一”“第二”表示次序,后跟逗号,而不能使用顿号。(非公文材料行文中,有时用外文字母表示顺序,字母后应该使用下脚点,如“A .”或“a .”,切不可用顿号。)

四、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计量单位的用法应当符合GB 3100、GB 3101和GB 3102(所有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4,数字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5。

(2)文件格式要求规范扩展阅读:

公文的特定格式

一、纪要格式

纪要标志由“XXXXX纪要”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标注出席人员名单,一般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

标注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除依次另起一行并将“出席”二字改为“请假”或“列席”外,编排方法同出席人员名单。

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制定。

二、命令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字组成,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 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居中编排令号,令号下空二行编排正文。

C. 一般文档的格式要求

1、字体,正文是5号宋体(word默认就是这样,不需要更改),文章的大标题使用三号或者二号黑体都可以,这个随意,没有特定的格式要求,正文中的小标题使用4号字体就可以,稍微比正文大一点点就行。2、段落格式,选中段落后,点右键里面的段落,会弹出段落格式对话框,设置单倍行间距,特殊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缩进左侧右侧都是“0”(默认是0,不用更改)。3、页面布局,页边距默认即可,不用更改。4、最后插入页码,格式完成。

D. 正式公文的发文格式有什么具体要求

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8.1眉首8.1.1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8.1.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8.1.3紧急程度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行;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8.1.4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面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着页显示正文。8.1.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8.1.6签发人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8.2主体8.2.1公文标题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8.2.2主送机关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8.2.3公文正文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8.2.4附件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序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8.2.5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成文时间的标识位置见8.2.6。8.2.6公文生效标识8.2.6.1单一发文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8.2.6.2联合行文印章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之间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8.2.6.3特殊情况说明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8.2.7附注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号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8.3版记8.3.1主题词 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8.3.2抄送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8.3.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8.3.4版记中的反线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8.3.5版记的位置版记应置于公文最的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E. 政府文件的格式和字体要求

法律分析:行文关系。分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互不统属关系三类。行文方式。根据制发机关划分,可分为单独行文和联合行文;根据接收机关划分,可分为纵向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通行行文)和横向行文。具体要求。(1)恪守隶属关系,一般不越级行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相同规定。允许越级行文的情形:发生了严重紧急情况;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越级交办某些事项,同时指令越级上报的;询问只有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才能答复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事项,且这些问题和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没有任何联系的;数次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请求解决某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直接上级机关长期不予解决,以致对工作或即将对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等等。(2)明晰发文权限,向适宜的对象行文。根据规定,党委和政府可以向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和政府行文;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在得到党委、政府授权后,可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正式行文;党委、政府的其他下设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式行文;其行文对象,包括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政府的对口部门,以及同级党委、政府的下设部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适用“函”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采用指令性、指导性和规范性公文文种。法院公文的行文对象要求是一样的。(3)尊重机关职权,准确认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简单地说,谁是主管,那么主送就是谁。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只能是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1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第20条规定: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第23条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级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对一些重要公文忽视抄送,导致法院的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和动态不能及时被上级和地方有关机关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果。要准确确定抄送机关,需要全面把握公文内容和与之有工作联系的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既不漏送,又不枉送。(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5)需要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应当明确主办部门,应当严格控制联合行文单位数量。(6)关于“请示”的具体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事项涉及其他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时,应与有关机关协商一致,如未能达成一致,需在请示中写明;请示问题应当提出明确的意见;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 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

F. 一般文件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02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03正文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04附件说明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0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加盖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

G. 公文写作格式要求及规范

1、命令(令)的用途:(1)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3)嘉惩有关单位及人员。2、命令(令)的种类:(1)发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4、命令(令)的写作:(1)发布令:标题: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令号:位于标题下面,令号不按年度编排,而是从发令机关领导人任职开始编流水号,至任满为止,下任另行编写。正文:说明公布的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的机关或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时间及施行时间。落款: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然后注明发令日期。(2)行政令: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文:①说明发布命令的缘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写出命令的具体内容,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及执行机关等,要求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执行。(3)嘉惩令: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同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嘉奖令》;或仅注明文种,即只有“嘉奖令”三个字。正文:包括嘉奖缘由、嘉奖事项、发出号召三个方面内容组成。5、写作命令(令)的注意事项(1)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2)态度要鲜明。(3)文字要简炼,结构要严谨,中心要突出,语言要肯定。(4)发文机关要合乎要求。(二)决定:1、决定的用途: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2、决定的写法:(1)标题: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市关于平衡财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2)题注: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加上题注,说明这个决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3)正文:按其具体用途和内容不同分为两类:①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的决定。主要有表彰决定、惩处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授权决定及发布法规性事项的决定等。其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作出“决定”的根据和执行名称;一是分条写明决定事项。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这是一种事先对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的决定,指挥性极强。正文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即通过或制发决定缘由和决定的事项。(4)结尾:重申要求,明确工作步骤或申明要求发出号召。3、写作决定的注意事项:(1)要作好调查研究。(2)要做到观点鲜明。(三)公告1、公告的用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2、公告的写作:(1)标题:①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三)公告1、公告的用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2、公告的写作:(1)标题:①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五)通知1、通知的用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2、通知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事由+文种,如:《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3)正文:1)批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a)“颁发”型通知#p#分页标题#e#“颁发”型通知又称“发布”或“印发”型通知,是指用来颁发行政法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其正文部分,一般首先说明制订所发布的规章的目的、根据,然后写明发布事项,最后是提出执行要求。b)“转发”型通知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其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正文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提出原则要求。最后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等惯用语句提出执行要求。一种正文只写转发决定和执行要求,十分简洁。c)“批转”型通知是指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其写法与“转发”型通知基本相同。正文一般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宣布转发,阐明意义,提出要求。2)指示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但限于发文机关的权限,或因其内容不命(令)或指示的。这类通知又称规定性通知或布置性通知。其正文包括:概述情况和问题,写明通知事项,提出工作要求,或用“特此通知,望认真执行”等结语。3)告知性通知:是指告知某一具体事项,这类通知是机关日常工作经常会用到的公文文种。其正文先写明发文机关的决定事项及作出该决定的目的,“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是常用的过渡句。然后写明对有关事宜的安排,应知事项等。最后用“特此通知”结束。会议通知是告知性通知的一个重要类别,其正文部分应写明召开的会议名称,须知事项两部分,须知事项包括会议名称、议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报到时间、地点,需带的材料,食宿安排,联系方式等内容。4)任免通知任免通知的正文一般比较简单,直接写明任命谁什么担任什么职务,或者免去什么人的什么职务即可。(六)通报1、通报的用途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2、通报的特点:(1)严肃性。(2)教育性。(3)典型性。(4)时间性。3、通报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事由+文种,如:《关于××学校相继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通报》(3)正文:1)表彰性通报正文包括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和提出希望要求等几项内容。2)批评性通报正文包括叙述错误事实,指明危害,分析错误性质,申明通报决定,提出引以为戒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等几项内容。3)情况通报正文写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先写发布通报的缘由,然后写明通报事项,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一种是将内容按问题分类,分成若干个部分来写。(七)议案1、议案的用途: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2、议案的写法:(1)格式:按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海南省的议案》。(3)正文:写明提交议案的缘由及提交审议的事项,结尾是“现提请审议”。(4)落款:发文单位;发文日期。3.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1)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2)要言之有理。(八)报告1、报告的用途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2、报告种类:(1)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2)按行文目的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3、报告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央慰问团赴云南慰问地震灾区的情况报告》。事由+文种,如:《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3)正文:呈报性报告:开头:概括情况,提起下文。主体:具体陈述情况,指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意见和打算。结尾:常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指示”、“特此报告,请审阅”。呈转发性报告:开头:概括介绍情况,说明原因。主体:汇报工作或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并写明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结语: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九)请示1、请示的用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2、请示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司关于请拨设备改造资金问题的请示》。#p#分页标题#e#事由+文种,如:《关于要求解决××地区严重积水问题的请示》。(3)正文:1)请示指示的请示:此请示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向上级机关申明情况,请求予以答复和下达处理意见,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情况的陈述和问题的强调上,一般未提出具体建议。最后以“请核示”之类的语句结束。2)请求批准的请示:此请示是就某一问题或事项,提出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批准或表明态度。其正文的重点放在意见和办法的说明上,最后提出批准请求,即以请示批准的语句“以上意见当否,请审核指示”“以上请示,请批复”作结束。3、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1)要正确选用文种。(2)要尽量做到一文一事。(3)要避免多头请示。(4)要避免越级请示。4、请示与报告的区别(1)具体功用不同:报告是呈阅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陈述的特点明显,在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而请示是呈批性公文,主要作用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在请示中虽然也可以陈述情况,但这是次要的,是为请示事项的提出服务的。(2)内容含量不同:报告往往要涉及多个事项或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即使是专题性报告,也往往要涉及一个事项的几个方面,内容含量大,报告比较复杂,篇幅较长;而请示的撰写强调一文一事,内容单一,篇幅较短的比较多见。(3)行文时机不同:报告可以在工作进行之前行文,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当中行文,而更多的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行文;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不能“边干边请示”,更不能“先斩后奏”。(十)批复1、批复的用途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2、批复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事由+文种,如:《关于修建新办公楼请示的批复》。(3)正文:1)开头部分:批复缘由,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引述请示的标题和发文字号、发文时间或概括来文的主要内容;如问题比较复杂,往往用过渡语“现批复如下”,引出批复意见。2)主体部分:批复事项,是正文的核心部分,根据请示事项,逐条批复,一般先表明批复态度,再写明批复意见,提出指示或要求。3)结尾部分:通常以“特此批复”、“此复”等惯用语,也可以省略以上字句,自然收尾。3、批复同复函的异同:复函即答复性函,是专为答复问题而制发的函。批复同复函虽然都属于回复性公文,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种。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行文方向有所不同。批复的行文方向单一,均为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而复函的行文方向灵活,它通常是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平行文,有时则是下级机关发给上级机关的上行文或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下行文。二是重要程度有所不同。批复往往用于答复比较重要的事项,而复函则可用于答复一般性问题。4、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1)态度要鲜明。(2)内容要全面。(3)行文要迅速。(十一)意见1、意见的用途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2、意见的写作:(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关于基本建设推行合同制的意见》②事由+文种,如:《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3)正文:①开头:简要说明提出意见的目的、根据及缘由;②主体:可分条列项写明工作意见,从总体目标和要求到提出具体措施和步骤,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有关工作如何进行提出指示性和建议性意见。③结尾:通常就与意见的实施有关的事项作出说明,或把此部分内容作为主体部分一项内容写出,不必单列结尾部分。(4)落款:包括发文单位、印章、发文日期。3、写作意见的注意事项:①看法要明确。②办法要具体。(十二)函1、函的用途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2、函的分类:(1)按行文方向可分为:去函和复函(2)按内容可分为:商洽性函、询问性函、答复性函和请求性函。3、函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公安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函》。事由+文种,如:《关于申报工商营业执照的函》。(3)正文:1)商洽性函机关之间商量或接洽工作,可以使用商洽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商请办理直通香港运输车辆有关牌证的函》。其正文要写明商洽事项,含有协商、祈请语气的“妥否、请函复”这类惯用语。#p#分页标题#e#2)询问性函机关之间询问问题,征求意见,可以使用询问性函,如:《××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询问举办全省农民运动会有关项目比赛的函》。其正文要写明询问的事项和答复要求,最后以“盼复”或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结尾。3)请求性函机关之间请求帮助或配合工作,以及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可以使用请求性函。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关于申请拨款维修省府机关办公室的函》。其正文说明提出申请的理由和请求批准的事项。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请求批准,不应用请示,而一般要用函。4)答复性函机关之间回复问题,可以使用答复性函。如:《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调整新护照收费标准的复函》。其正文首先引述对方公文的标题和文号,这是对发文缘由的揭示,然后表明态度,并以“现函复如下”这一惯用的过渡语句领起下文写明答复事项,或提出指示意见。写完后全文也就结束了,不用使用结束话。4、写作函的注意事项(1)文种的选用要正确。(2)内容要简洁。(3)措词要具体。(十三)会议纪要1、会议纪要的用途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2、会议纪要的种类(1)按其内容和功用不同,可划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消息性会议纪要。(2)按会议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3、会议纪要的写法:(1)标题:会议名称或会议议题+文种,如:《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议纪要》。(2)正文:开头部分:概述会议情况即简要交代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等。主体部分:写明会议议定事项,会议讨论、形成的意见或概括会议精神的要点等。结尾部分:对与会单位和有关方面提出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和希望,或者概括会议内容。(3)落款:写上制文机关名称、成文时间。4.会议纪要的特点:(1)纪实性;(2)提要性。5、写作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1)要做好会议纪录。(2)要突出会议要点。(3)要善于整理会议意见。

H. 公文的正确格式和要求

公文的格式指公文的整体格局及公文的外部组织形式。公文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它要求结构完整、标识准确、各单位保持一致。为提高公文质量,党和国家对公文的格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公文格式”中规定:“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各数据项目的排列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统一要求。按照上述内容,公文结构形式可分为三大块,即眉首、主体、版记。眉首眉首即文件版头,也称文件头,它是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目组成。(1)公文份数序号。指公文印刷的份数的顺序编号,标注在文件首页左上端。(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分秘密、机密、绝密,标注在文中首页右上端。如需要同时标识保密期限,将保密期限与密级标在同一行,中间用“★”隔开。(3)紧急程度。紧急程度分特提、特急、加急、平急,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端。如需要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密程度,秘密等级在右上角第一行,紧急程度在第二行。(4)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对某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5)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在发文机关标识下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年份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6)签发人。上行文需要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一字。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一行,其他签发人姓名居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排列。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同处一行。主体主体即公文正文,也是公文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项目组成。(1)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概括内容和公文种类组成。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书名号。公文标题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2)主送机关,即公文的主要行文对象。应顶格写。下行文,如普发文、“公告”、“通知”等要求各单位都了解和执行的公文可不写主送机关。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要同时报几个上级机关,可用“抄送”形式或在写主送单位名称时按上行关系加上“并报”二字。(3)公文正文。这是公文的核心内容。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正文在主送单位下面另起一行,每自然段左空两字写。(4)附件。附件是随文附上的有关文字材料、图表、统计数字等,在正文之后、成文日期之前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5)成文日期。公文发文的年月日,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6)公文生效标识。它是证明公文效力的表现形式,包括发文机关印章或签署人姓名。单一机关发文加盖印章时应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日期。当联合行文需要加盖三个印章时,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或简称按加盖印章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并使印章加盖其上。(7)附注。它是指公文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居左空两字加括号标识在成文日期下一行。版记版记也称文件尾,它是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项目组成,整个版记部分排列在文件末页下端。(1)主题词。即用规范化动词、名词或词组简明扼要地反映公文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所有正式文件均应标注主题词,主题词居左顶格标识。上行文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2)抄送机关。指主送单位之外需要了解此公文内容的有关单位。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下一行标注,中间用直线隔开。(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同处一行在抄送单位下一行排列,中间用直线隔开。

I. 公文标准格式的字体、字号、有什么要求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正文、发文机关标识、附件说明、发文字号、签发人、抄送机关、紧急程度、印章、标题、主送机关、附注、成文日期、附件、主题词、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公文标准格式包括:

1、须有负责之表示。(如签署、盖印章戳或副署)

2、须有时间之表示。(如制作及发文时间,并加注文号)

3、须合于现行法定格式。(用纸、格式、细项)

4、本文原则上须分段叙述,并具实质意涵(即为一定之作为或特定事物之告知),其表达方式为由左而右之横行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行政机关的公文主要分为“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9)文件格式要求规范扩展阅读

公文的写作注意事项

1、 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报直接上级机关。

2、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得直接送领导者个人。

3、不能越级行文,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报被越过的上级机关。“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有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5、要按办文意图和行文关系选准文种,分清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同一方向行文也要确定合适的文种,如上行文中请示与报告不能混淆。

6. 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J. 标准word文档格式规范

官方文件的格式如下:

1、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字体格式:歌曲GB2312,小数字三,粗体;

一级标题编号格式:“一”、“二”、“三”、“四”……

二级标题字体格式:歌曲GB2312,4,粗体;

二级标题数字格式:“(1)”、“(2)”、“(3)”、“(4)”…

三级标题字体格式:歌曲GB2312,4,粗体;

三级标题编号格式:“1”、“2”、“3”、“4”……

四级标题字体格式:歌曲GB2312,4,不加粗;

四级标题数字格式:“(1)”、“(2)”、“(3)”、“(4)”…

注意:所有的标题都是分开的,没有标点符号。

2、文本格式

文本内容字体格式:歌曲GB2312,4,不加粗。

3、页面格式

上下缘:2.54厘米

左右边距:3.17厘米

行距:26磅

页码:阿拉伯数字,5点字体,页脚居中,封面和无页码的目录。

4、表格格式

标题行:歌曲GB2312,20个字符,粗体,cellcenter。

文字行:歌曲GB2312,12个字,不加粗。

横排对齐:当整列所有行字数≤6时,横排居中;一列>6中所有行的单词计数左水平。

垂直对齐:全部居中。

文本包装:Auto-wrap。

(10)文件格式要求规范扩展阅读: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资、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办公软件是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软件。办公软件产生的大量电子文档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国办公软件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但是,长期以来,office软件产品使用了大量的非公开格式,导致不同编辑软件产生的文档难以交换,过度依赖软件产品,造成了大量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问题。为了实现办公文档的交换和互操作,中国于2007年发布了国家推荐标准GB/T20916-2007《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标准文件”)。

该标准定义了三种主要文件格式的描述系统:字处理文件、电子表格和演示文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山九号 » 文件格式要求规范|一般公文的格式和字体有什么要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