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内存|linux 下怎么查看一个进程占用内存大小

linux文件内存|linux 下怎么查看一个进程占用内存大小的第1张示图

❶ linux查看系统内存大小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free命令:[[email protected] tmp]#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 3266180 3250004 16176 0 110652 2668236-/+ buffers/cache: 471116 2795064Swap: 2048276 80160 1968116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used:已使用多大。free:可用有多少。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第三行(-/+ buffers/cached):used:已使用多大。free:可用有多少。第四行就不多解释了。区别: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16176KB,已用内存是3250004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如上例:2795064=16176+110652+2668236接下来解释什么时候内存会被交换,以及按什么方交换。 当可用内存少于额定值的时候,就会开会进行交换。如何看额定值:cat /proc/meminfo

❷ linux中使用了什么内存管理方法,为什么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用一个小例子(原形取自《User-Level Memory Management》)来展示上面所讲的各种内存区的差别与位置。

进程的地址空间对应的描述结构是“内存描述符结构”,它表示进程的全部地址空间,——包含了和进程地址空间有关的全部信息,其中当然包含进程的内存区域。

进程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创建进程fork()、程序载入execve()、映射文件mmap()、动态内存分配malloc()/brk()等进程相关操作都需要分配内存给进程。不过这时进程申请和获得的还不是实际内存,而是虚拟内存,准确的说是“内存区域”。进程对内存区域的分配最终都会归结到do_mmap()函数上来(brk调用被单独以系统调用实现,不用do_mmap()),

内核使用do_mmap()函数创建一个新的线性地址区间。但是说该函数创建了一个新VMA并不非常准确,因为如果创建的地址区间和一个已经存在的地址区间相邻,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访问权限的话,那么两个区间将合并为一个。如果不能合并,那么就确实需要创建一个新的VMA了。但无论哪种情况,do_mmap()函数都会将一个地址区间加入到进程的地址空间中--无论是扩展已存在的内存区域还是创建一个新的区域。

同样,释放一个内存区域应使用函数do_ummap(),它会销毁对应的内存区域。

如何由虚变实!

从上面已经看到进程所能直接操作的地址都为虚拟地址。当进程需要内存时,从内核获得的仅仅是虚拟的内存区域,而不是实际的物理地址,进程并没有获得物理内存(物理页面——页的概念请大家参考硬件基础一章),获得的仅仅是对一个新的线性地址区间的使用权。实际的物理内存只有当进程真的去访问新获取的虚拟地址时,才会由“请求页机制”产生“缺页”异常,从而进入分配实际页面的例程。

该异常是虚拟内存机制赖以存在的基本保证——它会告诉内核去真正为进程分配物理页,并建立对应的页表,这之后虚拟地址才实实在在地映射到了系统的物理内存上。(当然,如果页被换出到磁盘,也会产生缺页异常,不过这时不用再建立页表了)

这种请求页机制把页面的分配推迟到不能再推迟为止,并不急于把所有的事情都一次做完(这种思想有点像设计模式中的代理模式(proxy))。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利用了内存访问的“局部性原理”,请求页带来的好处是节约了空闲内存,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要想更清楚地了解请求页机制,可以看看《深入理解linux内核》一书。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在内存区域结构上的nopage操作。当访问的进程虚拟内存并未真正分配页面时,该操作便被调用来分配实际的物理页,并为该页建立页表项。在最后的例子中我们会演示如何使用该方法。

系统物理内存管理

虽然应用程序操作的对象是映射到物理内存之上的虚拟内存,但是处理器直接操作的却是物理内存。所以当应用程序访问一个虚拟地址时,首先必须将虚拟地址转化成物理地址,然后处理器才能解析地址访问请求。地址的转换工作需要通过查询页表才能完成,概括地讲,地址转换需要将虚拟地址分段,使每段虚地址都作为一个索引指向页表,而页表项则指向下一级别的页表或者指向最终的物理页面。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页表。进程描述符的pgd域指向的就是进程的页全局目录。下面我们借用《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中的一幅图大致看看进程地址空间到物理页之间的转换关系。

上面的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呀。因为在虚拟地址映射到页之前必须先分配物理页——也就是说必须先从内核中获取空闲页,并建立页表。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内核管理物理内存的机制。

物理内存管理(页管理)

Linux内核管理物理内存是通过分页机制实现的,它将整个内存划分成无数个4k(在i386体系结构中)大小的页,从而分配和回收内存的基本单位便是内存页了。利用分页管理有助于灵活分配内存地址,因为分配时不必要求必须有大块的连续内存[3],系统可以东一页、西一页的凑出所需要的内存供进程使用。虽然如此,但是实际上系统使用内存时还是倾向于分配连续的内存块,因为分配连续内存时,页表不需要更改,因此能降低TLB的刷新率(频繁刷新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访问速度)。

鉴于上述需求,内核分配物理页面时为了尽量减少不连续情况,采用了“伙伴”关系来管理空闲页面。伙伴关系分配算法大家应该不陌生——几乎所有操作系统方面的书都会提到,我们不去详细说它了,如果不明白可以参看有关资料。这里只需要大家明白Linux中空闲页面的组织和管理利用了伙伴关系,因此空闲页面分配时也需要遵循伙伴关系,最小单位只能是2的幂倍页面大小。内核中分配空闲页面的基本函数是get_free_page/get_free_pages,它们或是分配单页或是分配指定的页面(2、4、8…512页)。

注意:get_free_page是在内核中分配内存,不同于malloc在用户空间中分配,malloc利用堆动态分配,实际上是调用brk()系统调用,该调用的作用是扩大或缩小进程堆空间(它会修改进程的brk域)。如果现有的内存区域不够容纳堆空间,则会以页面大小的倍数为单位,扩张或收缩对应的内存区域,但brk值并非以页面大小为倍数修改,而是按实际请求修改。因此Malloc在用户空间分配内存可以以字节为单位分配,但内核在内部仍然会是以页为单位分配的。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物理页在系统中由页结构structpage描述,系统中所有的页面都存储在数组mem_map[]中,可以通过该数组找到系统中的每一页(空闲或非空闲)。而其中的空闲页面则可由上述提到的以伙伴关系组织的空闲页链表(free_area[MAX_ORDER])来索引。

内核内存使用

Slab

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以页为最小单位分配内存对于内核管理系统中的物理内存来说的确比较方便,但内核自身最常使用的内存却往往是很小(远远小于一页)的内存块——比如存放文件描述符、进程描述符、虚拟内存区域描述符等行为所需的内存都不足一页。这些用来存放描述符的内存相比页面而言,就好比是面包屑与面包。一个整页中可以聚集多个这些小块内存;而且这些小块内存块也和面包屑一样频繁地生成/销毁。

为了满足内核对这种小内存块的需要,Linux系统采用了一种被称为slab分配器的技术。Slab分配器的实现相当复杂,但原理不难,其核心思想就是“存储池[4]”的运用。内存片段(小块内存)被看作对象,当被使用完后,并不直接释放而是被缓存到“存储池”里,留做下次使用,这无疑避免了频繁创建与销毁对象所带来的额外负载。

Slab技术不但避免了内存内部分片(下文将解释)带来的不便(引入Slab分配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对伙伴系统分配算法的调用次数——频繁分配和回收必然会导致内存碎片——难以找到大块连续的可用内存),而且可以很好地利用硬件缓存提高访问速度。

Slab并非是脱离伙伴关系而独立存在的一种内存分配方式,slab仍然是建立在页面基础之上,换句话说,Slab将页面(来自于伙伴关系管理的空闲页面链表)撕碎成众多小内存块以供分配,slab中的对象分配和销毁使用kmem_cache_alloc与kmem_cache_free。

Kmalloc

Slab分配器不仅仅只用来存放内核专用的结构体,它还被用来处理内核对小块内存的请求。当然鉴于Slab分配器的特点,一般来说内核程序中对小于一页的小块内存的请求才通过Slab分配器提供的接口Kmalloc来完成(虽然它可分配32到131072字节的内存)。从内核内存分配的角度来讲,kmalloc可被看成是get_free_page(s)的一个有效补充,内存分配粒度更灵活了。

有兴趣的话,可以到/proc/slabinfo中找到内核执行现场使用的各种slab信息统计,其中你会看到系统中所有slab的使用信息。从信息中可以看到系统中除了专用结构体使用的slab外,还存在大量为Kmalloc而准备的Slab(其中有些为dma准备的)。

内核非连续内存分配(Vmalloc)

伙伴关系也好、slab技术也好,从内存管理理论角度而言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防止“分片”,不过分片又分为外部分片和内部分片之说,所谓内部分片是说系统为了满足一小段内存区(连续)的需要,不得不分配了一大区域连续内存给它,从而造成了空间浪费;外部分片是指系统虽有足够的内存,但却是分散的碎片,无法满足对大块“连续内存”的需求。无论何种分片都是系统有效利用内存的障碍。slab分配器使得一个页面内包含的众多小块内存可独立被分配使用,避免了内部分片,节约了空闲内存。伙伴关系把内存块按大小分组管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部分片的危害,因为页框分配不在盲目,而是按照大小依次有序进行,不过伙伴关系只是减轻了外部分片,但并未彻底消除。你自己比划一下多次分配页面后,空闲内存的剩余情况吧。

所以避免外部分片的最终思路还是落到了如何利用不连续的内存块组合成“看起来很大的内存块”——这里的情况很类似于用户空间分配虚拟内存,内存逻辑上连续,其实映射到并不一定连续的物理内存上。Linux内核借用了这个技术,允许内核程序在内核地址空间中分配虚拟地址,同样也利用页表(内核页表)将虚拟地址映射到分散的内存页上。以此完美地解决了内核内存使用中的外部分片问题。内核提供vmalloc函数分配内核虚拟内存,该函数不同于kmalloc,它可以分配较Kmalloc大得多的内存空间(可远大于128K,但必须是页大小的倍数),但相比Kmalloc来说,Vmalloc需要对内核虚拟地址进行重映射,必须更新内核页表,因此分配效率上要低一些(用空间换时间)

与用户进程相似,内核也有一个名为init_mm的mm_strcut结构来描述内核地址空间,其中页表项pdg=swapper_pg_dir包含了系统内核空间(3G-4G)的映射关系。因此vmalloc分配内核虚拟地址必须更新内核页表,而kmalloc或get_free_page由于分配的连续内存,所以不需要更新内核页表。

vmalloc分配的内核虚拟内存与kmalloc/get_free_page分配的内核虚拟内存位于不同的区间,不会重叠。因为内核虚拟空间被分区管理,各司其职。进程空间地址分布从0到3G(其实是到PAGE_OFFSET,在0x86中它等于0xC0000000),从3G到vmalloc_start这段地址是物理内存映射区域(该区域中包含了内核镜像、物理页面表mem_map等等)比如我使用的系统内存是64M(可以用free看到),那么(3G——3G+64M)这片内存就应该映射到物理内存,而vmalloc_start位置应在3G+64M附近(说"附近"因为是在物理内存映射区与vmalloc_start期间还会存在一个8M大小的gap来防止跃界),vmalloc_end的位置接近4G(说"接近"是因为最后位置系统会保留一片128k大小的区域用于专用页面映射,还有可能会有高端内存映射区,这些都是细节,这里我们不做纠缠)。

上图是内存分布的模糊轮廓

由get_free_page或Kmalloc函数所分配的连续内存都陷于物理映射区域,所以它们返回的内核虚拟地址和实际物理地址仅仅是相差一个偏移量(PAGE_OFFSET),你可以很方便的将其转化为物理内存地址,同时内核也提供了virt_to_phys()函数将内核虚拟空间中的物理映射区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要知道,物理内存映射区中的地址与内核页表是有序对应的,系统中的每个物理页面都可以找到它对应的内核虚拟地址(在物理内存映射区中的)。

而vmalloc分配的地址则限于vmalloc_start与vmalloc_end之间。每一块vmalloc分配的内核虚拟内存都对应一个vm_struct结构体(可别和vm_area_struct搞混,那可是进程虚拟内存区域的结构),不同的内核虚拟地址被4k大小的空闲区间隔,以防止越界——见下图)。与进程虚拟地址的特性一样,这些虚拟地址与物理内存没有简单的位移关系,必须通过内核页表才可转换为物理地址或物理页。它们有可能尚未被映射,在发生缺页时才真正分配物理页面。

这里给出一个小程序帮助大家认清上面几种分配函数所对应的区域。

#include<linux/mole.h>

#include<linux/slab.h>

#include<linux/vmalloc.h>

unsignedchar*pagemem;

unsignedchar*kmallocmem;

unsignedchar*vmallocmem;

intinit_mole(void)

{

pagemem = get_free_page(0);

printk("<1>pagemem=%s",pagemem);

kmallocmem = kmalloc(100,0);

printk("<1>kmallocmem=%s",kmallocmem);

vmallocmem = vmalloc(1000000);

printk("<1>vmallocmem=%s",vmallocmem);

}

voidcleanup_mole(void)

{

free_page(pagemem);

kfree(kmallocmem);

vfree(vmallocmem);

}

实例

内存映射(mmap)是Linux操作系统的一个很大特色,它可以将系统内存映射到一个文件(设备)上,以便可以通过访问文件内容来达到访问内存的目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内存访问速度,并且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接口编程(设备在Linux中作为特殊文件处理)访问内存,降低了开发难度。许多设备驱动程序便是利用内存映射功能将用户空间的一段地址关联到设备内存上,无论何时,只要内存在分配的地址范围内进行读写,实际上就是对设备内存的访问。同时对设备文件的访问也等同于对内存区域的访问,也就是说,通过文件操作接口可以访问内存。Linux中的X服务器就是一个利用内存映射达到直接高速访问视频卡内存的例子。

熟悉文件操作的朋友一定会知道file_operations结构中有mmap方法,在用户执行mmap系统调用时,便会调用该方法来通过文件访问内存——不过在调用文件系统mmap方法前,内核还需要处理分配内存区域(vma_struct)、建立页表等工作。对于具体映射细节不作介绍了,需要强调的是,建立页表可以采用remap_page_range方法一次建立起所有映射区的页表,或利用vma_struct的nopage方法在缺页时现场一页一页的建立页表。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简单方便、速度快,但是灵活性不高。一次调用所有页表便定型了,不适用于那些需要现场建立页表的场合——比如映射区需要扩展或下面我们例子中的情况。

我们这里的实例希望利用内存映射,将系统内核中的一部分虚拟内存映射到用户空间,以供应用程序读取——你可利用它进行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大规模信息传输。因此我们将试图写一个虚拟字符设备驱动程序,通过它将系统内核空间映射到用户空间——将内核虚拟内存映射到用户虚拟地址。从上一节已经看到Linux内核空间中包含两种虚拟地址:一种是物理和逻辑都连续的物理内存映射虚拟地址;另一种是逻辑连续但非物理连续的vmalloc分配的内存虚拟地址。我们的例子程序将演示把vmalloc分配的内核虚拟地址映射到用户地址空间的全过程。

程序里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将vmalloc分配的内核虚拟内存正确地转化成物理地址?

因为内存映射先要获得被映射的物理地址,然后才能将其映射到要求的用户虚拟地址上。我们已经看到内核物理内存映射区域中的地址可以被内核函数virt_to_phys转换成实际的物理内存地址,但对于vmalloc分配的内核虚拟地址无法直接转化成物理地址,所以我们必须对这部分虚拟内存格外“照顾”——先将其转化成内核物理内存映射区域中的地址,然后在用virt_to_phys变为物理地址。

转化工作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找到vmalloc虚拟内存对应的页表,并寻找到对应的页表项。

获取页表项对应的页面指针

通过页面得到对应的内核物理内存映射区域地址。

如下图所示:

第二是当访问vmalloc分配区时,如果发现虚拟内存尚未被映射到物理页,则需要处理“缺页异常”。因此需要我们实现内存区域中的nopaga操作,以能返回被映射的物理页面指针,在我们的实例中就是返回上面过程中的内核物理内存映射区域中的地址。由于vmalloc分配的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并非分配时就可确定,必须在缺页现场建立页表,因此这里不能使用remap_page_range方法,只能用vma的nopage方法一页一页的建立。

程序组成

map_driver.c,它是以模块形式加载的虚拟字符驱动程序。该驱动负责将一定长的内核虚拟地址(vmalloc分配的)映射到设备文件上。其中主要的函数有——vaddress_to_kaddress()负责对vmalloc分配的地址进行页表解析,以找到对应的内核物理映射地址(kmalloc分配的地址);map_nopage()负责在进程访问一个当前并不存在的VMA页时,寻找该地址对应的物理页,并返回该页的指针。

test.c它利用上述驱动模块对应的设备文件在用户空间读取读取内核内存。结果可以看到内核虚拟地址的内容(ok!),被显示在了屏幕上。

执行步骤

编译map_driver.c为map_driver.o模块,具体参数见Makefile

加载模块:insmodmap_driver.o

生成对应的设备文件

1在/proc/devices下找到map_driver对应的设备命和设备号:grepmapdrv/proc/devices

2建立设备文件mknodmapfilec 254 0(在我的系统里设备号为254)

利用maptest读取mapfile文件,将取自内核的信息打印到屏幕上。

❸ linux内存使用大小排序

可以直接输入top然后 按P – 以 CPU 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按M – 以内存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另外,查看某一应用占用内存大小方法一:通过进程号查看# 例如查看kafka资源使用情况# 查看kafka进程号ps -ef | grep kafka# 查看进程号占用资源(159156为ps得到的进程号)top -p 159156# 或者查看进程的status文件(159156为ps得到的进程号) ,VmRSS对应的值就是物理内存占用cat /proc/159156/status方法2:ps命令直接使用任务名# 显示的第六个参数就是物理内存占用ps -aux | grep kafka# 查看内存占用前10名的程序ps aux | sort -k4,4nr | head -n 103)对free -h 查看到的buff/cache 进行回收# 在系统中除了内存将被耗尽的时候可以清缓存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下面这个文件来人工触发缓存清除的操作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这个文件可以设置的值分别为1、2、3。它们所表示的含义为:# 表示清除 page cache。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表示清除回收 slab 分配器中的对象(包括目录项缓存和 inode 缓存)。slab 分配器是内核中管理内存的一种机制,其中很多缓存数据实现都是用的 page cache。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表示清除 page cache 和 slab 分配器中的缓存对象。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❹ 如何手动释放Linux内存的方法

1、首先打开Linux命令窗口,可使用快捷键Ctrl+Alt+T打开。

❺ Linux可以识别多少GB的内存

32位的Linux的内存最大支持到4GB,64位的Linux的最大支持内存在EB级别上。实际上最大支持多大的内容跟操作系统的种类无关,而是跟操作系统是32位还是64位有关。32位的Linux和32位的Windows支持的最大内存是4GB,2的32次方字节=4294967296字节64位的Linux和Windows支持的最大内存=16EB,2的64次方字节=18446744073709551616字节

❻ LINUX内存机制是什么

C语言程序编写、调试、优化都在Linux,那么当Linux的操作系统中被C语言调用的某一个控件的代码文件没了,Linux系统是能运行的但是C程序生存的"*.*"文件就不能执行了,得必须返回到C语言或反汇编中检查调用调试系统文件情况。比如在C++里有句dos语句"system("md book")",在当前目录建立"book"文件夹,那么就是C++调用操作系统的dos模块命令集中"md"建文件夹的命令,那么加入某个Linux 操作系统内有dos模块,那这句可以运行,那么,问题来了,有些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把dos模块优化了,当然"system("md book")"这句在系统里找dos的"md"命令就是空命令了。该例子与内存机制无关,当然也有有关的。总之,C语言编写、调试、优化需要在多种系统内验证,否则还是存在一些移植性的问题。

❼ linux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top-uoracle。

内容解释PID进程的ID,USER进程所有者,PR进程的优先级别,越小越优先被执行,NInice值,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S进程的状态,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为负数。

%CPU进程占用CPU的使用率,%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即占用CPU使用时间的累加值,COMMAND进程启动命令名称。

在命令行中输入top,即可启动top,top的全屏对话模式可分为3部分系统信息栏、命令输入栏、进程列表栏。

第一部分最上部的系统信息栏,第一行top00:11:04为系统当前时刻,3:35为系统启动后到现在的运作时间,2users为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更确切的说是登录到用户的终端数–同一个用户同一时间对系统多个终端的连接将被视为多个用户连接到系统,这里的用户数也将表现为终端的数目。

loadaverage为当前系统负载的平均值,后面的三个值分别为1分钟前、5分钟前、15分钟前进程的平均数,一般的可以认为这个数值超过CPU数目时,CPU将比较吃力的负载当前系统所包含的进程。

第二行Tasks,59total为当前系统进程总数,1running为当前运行中的进程数,58sleeping为当前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数,0stoped为被停止的系统进程数,0zombie为被复原的进程数。

第三行Cpus,分别表示了CPU当前的使用率,第四行Mem分别表示了内存总量、当前使用量、空闲内存量、以及缓冲使用中的内存量,第五行Swap表示类别同第四行Mem,但此处反映着交换分区Swap的使用情况,通常,交换分区(Swap)被频繁使用的情况,将被视作物理内存不足而造成的。

第二部分中间部分的内部命令提示栏top运行中可以通过top的内部命令对进程的显示方式进行控制,内部命令如下表,s改变画面更新频率,l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一行top信息的表示,t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二行Tasks和第三行Cpus信息的表示,m关闭或开启第一部分第四行Mem和第五行Swap信息的表示。

N以PID的大小的顺序排列表示进程列表第三部分后述,P以CPU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第三部分后述,M以内存占用率大小的顺序排列进程列表第三部分后述,h显示帮助,n设置在进程列表所显示进程的数量,q退出top,s改变画面更新周期。

第三部分最下部分的进程列表栏以PID区分的进程列表将根据所设定的画面更新时间定期的更新,通过top内部命令可以控制此处的显示方式pmap可以根据进程查看进程相关信息占用的内存情况,进程号可以通过ps查看如下所示$pmap-d5647。

ps如下例所示$ps-e-o'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其中rsz是是实际内存,$ps-e-o'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greporacle|sort-nrk,其中rsz为实际内存,上例实现按内存排序,由大到小。

在Linux下查看内存我们一般用free命令[[email protected]]#free,,Mem:,-/+buffers/cache:4711162795064,Swap:2048276801601968116。

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total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used已使用多大,free可用有多少,Share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Buffers/cached:磁盘缓存的大小,第三行-/+buffers/cached,used已使用多大,free:可用有多少。

Linux的特点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的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发布,在加上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之后,成为Linux操作系统,Linux也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

大多数Linux系统还包括了像提供GUI界面的X Window之类的程序,除了一部分专家之外,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发布版,而不是自己选择每一样组件或自行设置,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❽ Linux内存文件系统tmpfs(/dev/shm)详细介绍

一、/dev/shm理论默认的Linux发行版中的内核配置都会开启tmpfs,映射到了/dev/下的shm目录。可以通过df命令查看结果./dev/shm/是linux下一个非常有用的目录,因为这个目录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因此在linux下,就不需要大费周折去建ramdisk,直接使用/dev/shm/就可达到很好的优化效果。默认系统就会加载/dev/shm,它就是所谓的tmpfs,有人说跟ramdisk(虚拟磁盘),但不一样。象虚拟磁盘一样,tmpfs可以使用您的RAM,但它也可以使用您的交换分区来存储。而且传统的虚拟磁盘是个块设备,并需要一个mkfs之类的命令才能真正地使用它,tmpfs是一个文件系统,而不是块设备;您只是安装它,它就可以使用了。tmpfs有以下优势:1。动态文件系统的大小,/dev/shm/需要注意的一个是容量问题,在linux下,它默认最大为内存的一半大小,使用df-h命令可以看到。但它并不会真正的占用这块内存,如果/dev/shm/下没有任何文件,它占用的内存实际上就是0字节;如果它最大为1G,里头放有100M文件,那剩余的900M仍然可为其它应用程序所使用,但它所占用的100M内存,是绝不会被系统回收重新划分的2。tmpfs的另一个主要的好处是它闪电般的速度。因为典型的tmpfs文件系统会完全驻留在RAM中,读写几乎可以是瞬间的。3。tmpfs数据在重新启动之后不会保留,因为虚拟内存本质上就是易失的。所以有必要做一些脚本做诸如加载,绑定的操作。二、修改/dev/shm大小默认的最大一半内存大小在某些场合可能不够用,并且默认的inode数量很低一般都要调高些,这时可以用mount命令来管理它。#mount-osize=1500M-onr_inodes=1000000-onoatime,nodiratime-oremount/dev/shm在2G的机器上,将最大容量调到1.5G,并且inode数量调到1000000,这意味着大致可存入最多一百万个小文件。如果需要永久修改/dev/shm的值,需要修改/etc/fstab代码如下:tmpfs/dev/shmtmpfsdefaults,size=1.5G00mount-oremount/dev/shm三、/dev/shm应用首先在/dev/shm建个tmp文件夹,然后与实际/tmp绑定代码如下:#mkdir/dev/shm/tmp#chmod1777/dev/shm/tmp#mount–bind/dev/shm/tmp/tmp(–bind)在使用mount–bindolderdirnewerdir命令来挂载一个目录到另一个目录后,newerdir的权限和所有者等所有信息会发生变化。挂载后的目录继承了被挂载目录的所有属性,除了名称。

❾ 查看linux内存使用情况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怎么查看linux内存使用情况?下面就一起来说说吧!查看linux内存使用情况1、打开linux系统,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处右击。

本文章基于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统撰写的。

❿ linux 下怎么查看一个进程占用内存大小

你好,方法如下: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1)top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后,查看%MEM的内容。可以选择按进程查看或者按用户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户的进程内存使用情况的话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top -u oracle内容解释:PID:进程的IDUSER:进程所有者PR:进程的优先级别,越小越优先被执行NInice:值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S:进程的状态。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为负数%CPU:进程占用CPU的使用率%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即占用CPU使用时间的累加值。COMMAND:进程启动命令名称常用的命令:P:按%CPU使用率排行T:按MITE+排行M:按%MEM排行(2)pmap可以根据进程查看进程相关信息占用的内存情况,(进程号可以通过ps查看)如下所示:$ pmap -d 14596(3)ps如下例所示:$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实际内存$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5其中rsz为实际内存,上例实现按内存排序,由大到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山九号 » linux文件内存|linux 下怎么查看一个进程占用内存大小

赞 (0)